家常麵包,訴求的是簡單、易做、平實耐吃的口味。
手續要盡量精簡,
太花時間的作法,對於家務繁多、小小孩兩隻的我,著實不實用。
過度困難的配方、容易失敗,折損了手作的樂趣和熱情。
但是,好吃是必備條件,不能犧牲掉口感,。
在家摸索了一兩年,試了湯種、免揉、天然酵母……,
這個中種,是我目前經常使用的方式,
在一定的基礎下,製作出有變化、品質穩定的麵包。
比起製作湯種,相對簡單,也同樣具有保濕、柔軟的效果。
適合小小孩、長輩等牙口不好的,容易受歡迎的口感。
不需要日日養老麵,愈養愈多、用不完。
保持閒適的心情,才是樂活的真義。
固定的中種,使得發酵時間、發酵狀態容易熟悉掌握,
主麵團,則提供變化不同口味的空間,
萬變不離本宗,就像炒飯般,
基本式固定了,僅僅是部分食材改變、鹹甜由人。
此配方依循中種的黃金比例7:3,
成功的關鍵為中種的發酵完成判斷。
中種的發酵不足,中種的效果就發揮的有限。
當日中種,為70%的麵粉,水份以60%為原則,酵母為全量。
因水手牌的強力粉吸水量高,因此,我略為提高了水量。
我試過法國粉T55,這個水量也還是可以輕鬆操作的。
以下以我們家日常製作的麵粉量500g,牛奶吐司為例說明。
括弧內為烘焙比。
【原味萬用中種】120分鐘
高筋麵粉:350g(70%)
水 :220g(44%)
糖 :10g(2%)
即發酵母:1.75小匙(1%約5克SAF低糖)
先用括刀略為混拌,再用手揉3分鐘,
表面噴些水,用保鮮膜覆蓋鋼盆,
靜置室溫25度約2小時,
發酵狀態判斷:
- 體積變成2至3倍大
- 表皮膨至略可透光,表面乾爽。
- 可“輕鬆地“拉起表皮,裡面呈細長、乾柔的絲狀組織
中種完成囉!
【主麵團】攪拌
高筋麵粉:150g(30%)
牛 奶:140g(28%)
糖 :40g(8%)
鹽 :5g(1%)
奶 油:50g (10%)
用攪拌機先將主麵團的水粉均勻混合後,
將中種分成幾小塊加入,中低速混拌均勻後,
再以高速攪打至薄膜狀態,收整成圓球狀,進行延續發酵。
【攪拌機】瑞典Assistent Original
【延續發酵】30分鐘
【分割】為9個麵團,滾圓後放入模型。
(三能的水果條吐司模,3個)
【最後發酵】50~60分鐘。
保麗龍箱內,35度,保溫杯裝熱水
【自製的發酵箱,我有加裝簡易型的溫控設備】
【烤焙】35分鐘
上火150度,下火200度
【使用烤箱】Bakart焙雅客半盤式蒸氣烤箱。
主麵團的變化方式
【水份來源】
可隨當日喜好更換,清冰箱時、有什麼加什麼(>_<)。
但是重量要依照含水量的多寡來調整之:
*牛奶
*牛奶+蛋
*牛奶+黑芝蔴醬
*優格+蜂蜜
*優格+香蕉泥
*紅蘿蔔泥:含水量高,會愈打愈濕
*馬鈴薯泥+水
*橄欖油:主麵團不用放奶油。
【粉類】
*全麥150g:可做小圓法,香氣足
*高筋40g+裸麥100g+可可粉10g:可包捲巧克力丁、蔓越乾在裡頭。
【輔料】
*各式果乾、堅果:果乾要先用熱水漂洗過,再瀝乾水份備用*乾燥香草:新鮮的當然更好,可是我家沒有種,乾燥的型式容易取得與保存。
例如乾燥蘿勤3大匙+香蒜粉2小匙+荳蒄粉1小匙
中間發酵不是必需,滾圓後直接後發
不另外整形,製作的時間上可以縮短30分鐘左右。滾圓後直接後發,就是小餐包,
Topping可加芝蔴、杏仁片等裝飾。
也可以放入吐司盒做後發,
是較膨鬆綿柔的口感。
搭配整形、抹餡,變化就更多了。
吐司若做兩次桿捲,就可以有拉絲的組織,口感較為緊實Q彈。
家常麵包,貴在生活感
通常我在下班後手揉一個萬用中種,晚餐後,再用攪拌機製作主麵團做延續發酵。
洗澡時最後發酵。
這種作法的麵包水合狀態很好,有水漾感、保濕度高,
常溫下,放到兩天後,單吃都還很好唷。
這樣的量,夠我們家兩天的早餐享用。
麵包的製作,基本上是跟生活結合在一起,
找到最合適自己的節奏,
溫柔的心情,勝過任何的技巧。
有機會試試看吧! ^_^
留言列表